1. 首页
  2. 乡村振兴
  3. 正文
点击显示栏目

乡村振兴

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里来了好书记

  • 来源:机关党委
  • 发布者:机关党委01
  • 浏览量:

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|村里来了好书记

渭南日报·秦东谭 秦东谭 2022-03-23 14:51

 


“我们现在很幸福!这高兴真的是从心底溢出来的。”“我们村改变不少,焕然一新了。”“猕猴桃产业发展越来越好,日子过得美滋滋的!”……说起生活的变化,临渭区三张镇铁王村村民们笑逐颜开。他们说,自从于书记来后,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生活有滋有味。大家口中的于书记,就是西北政法大学选派到该村的“第一书记”于文祥。2019年冬,于文祥从省城高校来到秦岭山下的铁王村,正式开展驻村帮扶工作。“老百姓真的很朴实,我们到村里其实就是要干点事,让他们生活过得更好一些。”于文祥认为,“第一书记”应该把自己实实在在融入到村上,驻村以来,每开展一项工作之前,他都会再三考虑,能为老百姓带来什么,能不能让村上各项事业获得长足发展。

2014年至今,西北政法大学选派铁王村的10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,有3名是具有博士学位和中高级职称的青年骨干教师,7名处、科级行政干部,可以说阵容“豪华”。这几年,于文祥和工作队员与历任镇包村干部以及村两委通力合作,始终用心、用情、用力扎实开展驻村包联帮扶工作。铁王村猕猴桃产业发展较早,但是对于世代种植小麦、玉米的村民而言,如何提高猕猴桃种植技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。驻村以后,于文祥和村干部及工作队员一起,积极为破解猕猴桃管理难题而努力。他们在春耕、授粉、挂果等猕猴桃成长的关键节点,多次邀请猕猴桃种植专家为村民进行现场技术培训,并聘请市科协的种植业专家到村上常年进行管理指导,逐渐让群众摒弃了原来粗放型管理模式,而是科学配方施肥、生态化果园管理,让群众真正种出绿色好果子。为解决果园的灌溉问题,西北政法大学专项投资打深水机井2眼,惠及铁王村150余户600余人。

技术问题解决了,销售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。“虽然我们村猕猴桃品质不错,客商每年来得不少,但既然发展绿色无公害果业,就必须多渠道拓展销售渠道,让生态猕猴桃卖出更好的价格。”于文祥边把自己的理念向村干部和群众进行宣传,边积极寻找销售方面的导师。今年8月份在参加临渭区乡村振兴局组织的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业务培训时,有一个专题是讲授电商直播带货,于文祥听后感觉受益匪浅。于是讲座结束后他立刻与专业老师建立了联系,邀请其到村上开展培训讲座,并逐渐通过专业团队的资源优势,帮助果农打造网红、搭建直播带货平台、增加猕猴桃的销售价值。如今,猕猴桃已真正成为群众的致富果,依靠种植猕猴桃,群众收入大幅提高,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、2020年全部群众如期实现脱贫。

“我们从心底感谢西北政法大学的精准帮扶。”看着如今村子里生机勃勃的景象,铁王村党支部书记王宏民动情地说:“现在全村共种植猕猴桃850余亩,2021年猕猴桃普遍进入盛果期,亩产同比上年增长15%。人均收入达到了11500元,村民的生活水平直线上升,这和西北政法大学的倾情帮扶是分不开的。”如今,猕猴桃产业已经成为铁王村的扶贫产业、绿色产业、生态产业、民生产业,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、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产业支撑。 群众逐渐富起来了,但村集体经济依然一穷二白。为了改变这一状况,于文祥和工作队员们通过多方协调下,帮助铁王村成立了铁王村集体公司家禽养殖场。虽然养殖场占地只有2亩,2021年只散养肉鸡2000羽,但这对铁王村却有着更大的意义,那就是打破该村集体经济“零”的记录。同时,他们还帮助铁王村发展起了占地20亩的猕猴桃产业园,2021年已开始挂果,今年将开始产生经济效益。“集体经济已经从无到有,只要大家齐心协力科学管理,肯定会由弱变强,在不久的将来会给村上、给群众带来更大的收益。”于文祥总是这样对村干部们说。

怎样才能为村上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帮扶队伍?这个问题从驻村开始就一直在于文祥心里。2021年初通过本届村两委换届后,新任的4名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45岁,比上届下降15岁。新一届村两委年富力强,干劲足,可塑性强。为了进一步提升这些掌舵人、带头人的能力,于文祥通过乡村振兴“导师帮带”工作法,对标村两委的短板弱项和成长需求,聘请了上一届村书记、电商推广专家、猕猴桃种植专家等6位在农村党务工作、电商、果树栽培、公文写作、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专业导师,定期来村讲课指导。“有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农村带头人队伍,乡村振兴的文章就能够真正写到铁王村的大地上,铁王村也必然会实现由‘头雁领航’到‘群雁齐飞’的精彩转变。”于文祥信心满满。而在几年驻村帮扶过程中,于文祥和工作队员们与铁王村的乡亲们结下了深厚情谊。脱贫户田振朋老两口八十多岁,老两口生活及孙女学习等开销全靠儿子田小渭打零工维持。2021年,田振朋的孙女考上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,田家人开心过后又上了愁,学费、生活费一大笔钱又让这个刚刚脱贫的家压力重重。于文祥得知情况后,自己带头并发动同事、亲友,联系认识的果商,帮田家将地里的猕猴桃在很短的时间内全部销完,解决了田振朋及儿子的燃眉之急。当年冬天他又自掏腰包,给孩子购买了电褥子、厚棉被、食物等,邮寄给在学校,鼓励她安心学习,有什么生活上的困难随时联系他,他们想办法解决。脱贫不稳定户种发义患食道癌晚期(前段时间已过世),因为身体原因,3亩猕猴桃疏于管理,2021年夏秋成熟季,果子的品质不好致迟迟卖不出去,于文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。于是他跑到镇上和渭南市区,拜托临渭区扶贫超市看能不能收一些,自己和收购商协调的同时,还委托其他果农也尽量向认识的果商推荐下种发义家的猕猴桃。功夫不负有心人。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,种发义家的猕猴桃终于销售一空,让本就被病痛折磨的老种脸上的愁容少了些许。……这样的事情,驻村几年来还有很多。“我总感觉自己做得还不够,一刻都不敢懈怠,生怕错过任何一个让乡亲们过舒心日子、富裕日子的机会。”于文祥话还没说完,旁边的村干部不愿意了,“做得很好了,大城市来的大学老师,照顾不上家照顾不上八十多岁的父母,两年来一心扑在村里。”三张镇纪委书记魏绒绒抢过话头说道,今年春节前他们在村上连续待了近50天,帮助村干部做疫情防控,慰问村上的困难群众。“后来连换洗衣服都没有了,于书记把衣服晚上洗了烤在电暖气上,害怕危险,凌晨一点多了他还没敢睡,村干部说说这个事时听得我们几个心里特别不得劲。”

2021年7月,在已经圆满完成为期两年的驻村帮扶任务,派驻期满可以离村返校的情况下,于文祥向学校党委组织部的领导汇报工作时再次主动请战,“我清楚铁王村的情况,有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经验,继续派我去吧……”。驻村帮扶两年来,于文祥与乡亲们结下的缘分和情谊,还有很多想给乡亲们做的事还没完成,他很难割舍;铁王村的基础设施、产业发展还有短板弱项,还有很多工作要做,他还放心不下。“脱贫攻坚针对的是贫困户,而乡村振兴则是要带领全村村民实现共同富裕。”于文祥说开创新局面,就是要担负新的使命,解决新的问题。采访中他告诉记者,除了发展村集体经济外,目前村里正大力提升村容村貌,推进乡风文明建设……

“细算下来,铁王村乡村振兴要做的事情还挺多,我熟悉这里,知道这里的群众最急切最盼望是什么,留下来一定想办法把后续的事情做好,让咱群众的日子越来越舒心。”于文祥看着村道两边一眼望不到头的猕猴桃园,眼神里满是坚定。

原文转载:渭南日报·秦东谭公众号